在浙江,两宋有十余州府留存至今,既有州府又有城的,唯有临海。位于临海的台州府城,是全省保存最为完好、最能体现宋代州城城市肌理、文化生态和生活气息的古城。
台州府城的核心景点是台州府城墙,又称“江南长城”,全长6280米,现存4730米,是中国现代保存最好的古城墙之一。沿着江南长城的台阶拾级而上,城依山,山傍水,水绕城,山水城相融的格局尽收眼底。
“顷年登临赤城里,江绕城中万家市。”宋时的台州府城墙逶迤如臂弯,东南巾山双塔对峙,东郊东湖映秀,十五坊、五巷、十一市的基本格局,如今在台州府城仍依稀可见。
据记载,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,扩建于唐,定型于宋,完善于明清。历经1600余年的沧桑,饱受战火、洪水、风雨的侵袭,台州府城墙依然挺立,是府城文化硬朗的脊骨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公元978年),吴越国王钱俶为表忠诚,“纳土归宋,毁各地城墙”。而十三州之一的临海古城系在其列,但因其西南灵江段有防洪作用才得以保存。北宋庆历五年(1045年),知州彭思永重修城墙,在城墙内外两侧全面采用了砖石包砌技术,砖石之间用糯米或灰浆作凝结材料,让台州府城墙更加坚固的同时,防洪能力也倍增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,知州钱暄出于军事防御和防洪的需要,将城墙内退至东湖内侧。至此,台州府城墙的范围和城墙的建筑结构风格形式渐趋定型。城中包城的子母双城结构,是宋代台州府城墙的一大形态特点。南宋时的子城在东、南、西三面都设有城门,分别称顺政门、谯门、迎春门。北宋时期,作为州城一胜的东山阁,就是如今西门街上的古寿楼台。在演变过程中,两山两水的结构、城墙环绕、不规则的城池轮廓、棋盘式街巷格局被留存下来,台州府城墙整体上始终保持着宋时的形貌。如今,临海之古城仍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“宋意”。
台州府城墙对于临海来说,不仅起防御作用,还能抗洪防洪。由于这一特殊的功能性需求,台州府城墙多次躲过了被拆的命运。历朝历代知府都以修缮加固城墙为己任,故城墙保留至今,基本处于完好状态。传承优秀文化,保护文化遗产,是历史赋予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。1995年8月,临海市举行“临海建设名城,修复古城墙动员大会”,号召市民“我为名城献一砖,万民修复古城墙。”2001年,台州府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同时也变成了市民生活的环城公园。每天在其上环城慢跑、晨舞、闲游的市民不计其数,进一步优化了临海古城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。近年来,临海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台州府城墙修缮工程,重新修订《台州府城墙保护条例》,全力推进台州府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。以崭新面貌面向世界的台州府城墙,成为了千年府城的“门面担当”。朝代更迭,岁月变迁,台州府城墙一砖一瓦凝集的历史气息未变,临海古城里的人间烟火味依旧,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承。
2022年7月15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《关于确定1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》,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成功上榜,成为浙江省第20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获评5A不是终点而是起点,临海市提出实施“千年古城复兴”计划,打造“古城下生活”品牌,致力为游客提供生活化体验,布局建设青年旅社、东城墙局部恢复、停车场等项目。同时,以“浙东唐诗之路”和“宋韵临海”为两大主线,打造极具辨识度的府城文化IP,树立历史文化名城标杆。依托本土青年文创平台开展24小时书店、喜剧夜场、在地乐队等小型文化夜游活动,形成了辐射古城的夜经济集聚区。未来,临海将再次起笔,寻味古城记忆、延续古城文脉、活化古城业态,打造宾主共享、活色生香的古城下生活。
参考文献:
《风物中国志·临海》
《宣传半月刊》《浙江日报》
临海文化和旅游、台州府城公众号